女儿上一年级了,作为家长,已经不仅仅是接送上下学、盯作业,帮忙涂个水彩、剪个拼音卡。而是,自己也不得不升级——从一个普通奶爸,进化成全天候“知识型选手”。

你永远不知道她什么时候会抛来一个问题:
“爸爸,星星白天去哪了?”
“海水为什么是咸的?”
“恐龙的尾巴打人会不会把人打飞?”
“如果蚂蚁有手机,它们会用什么语言?”

这些听起来天马行空的小问题,背后藏着孩子最宝贵的东西:好奇心、想象力,还有一个正在形成的世界观。
那一刻我意识到,作为家长,最重要的不是“告诉她答案”,而是陪她一起寻找问题。我开始重新思考教育的真正意义,不仅是提供答案,而是陪伴她在探索中成长。

“会提问”,远胜于“要答案”。
这是AI教给我的第一课。

AI 是我最耐心的育儿搭子

曾经为了回答她的问题,我翻过《十万个为什么》,搜过一堆百度百科,甚至半夜看YouTube找动画解释。问题是,
她听不懂,我说不清,彼此还都急。

后来我试着把问题丢给 ChatGPT。结果不仅游刃有余,还会根据孩子的年龄、理解力,用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。

比如——
我问它:“如何用6岁孩子能懂的方式解释‘重力’?”
它说:“你可以和她说,地球是个有魔力的大磁铁,把我们都吸在地上,不让我们飘走,就像妈妈抱着你一样安全。”

这谁顶得住?直接感动到老父亲我泪牛满脸啊。。
更别说她听得津津有味,还追问:“那月亮为什么没被吸下来?”

看着她专注的眼神,我才明白——孩子的思维从未停止过,她总是在追问,不是为了获得简单的答案,而是为了了解更大的世界。

有了AI,我可以不急着当“答案之神”,而是成为一个能陪她“探索”的爸爸。这种感觉太好了。

它不只是育儿工具,更是我工作上的搭档。

我平时要做网站维护、内容更新,以前常常陷入“写不动、不想写、写不清”的循环。
现在,我写初稿,GPT 帮我润色;我定方向,它列结构;我列大纲,它出小标题和逻辑桥;甚至还会帮我想更生动的比喻和结尾。
它像是个不会嫌我啰嗦、永远在线、耐心十足的“合伙人”。

而且它还能陪我“头脑风暴”——
“这个内容怎么能讲得不无聊?”
“这个标题能不能更有画面感?”
“能不能给我几个不同角度的切入点?”

每一次对话,都是一次练思路、拆结构、升表达的过程。

AI 让我变得更主动思考,而不是更依赖它

很多人担心用AI会让人变懒、不思考。但对我来说,它不是替代我,而是放大我。

它不会告诉我该相信什么,但它能提供足够多的视角,让我做更有判断的选择。
它不会替我育儿,但它能让我在面对女儿的问题时,少些焦虑,多些温柔。
它不会写出我的人生剧本,但它能在我卡壳时,递来一盏灯。

AI 处理的是结构、语句、资料,但判断、情绪、选择——那仍然是人的事。
我用它,是为了省下更多精力,去做真正重要的事

我的建议:不论你是谁,都值得试着学会使用AI

不是只有程序员或内容创作者才需要AI。无论你是职场新萌,还是带娃宝妈;不管搞设计、做表格、带项目,还是日常做家务、安排亲子活动,AI都能成为你身边那个“不嫌烦”的搭子。

你可以让它教你用Excel、帮你做PPT,列年终总结、润色简历、写旅行攻略、规划周末菜谱、教孩子写作文、解释一道数学题……甚至,陪你聊聊心事,只要你愿意。

我们正生活在一个“普通人也能拥有超级助手”的时代。
不试试,真的太可惜了。

你不需要变成AI专家,只需要从学会提问开始。
当你把问题表达清楚,背景交代清楚,目标说清楚,你会发现——
你的表达力、思维力、判断力,也在悄悄被训练和放大。

AI 并不神秘,它也不遥远,它就在你我之间——
安静地等待着,被你唤醒、使用、共创。

看着女儿在探索中成长,我也在不断跟上她的步伐。AI是我的‘智慧搭子’,但真正的成长,还是来自于我们之间的陪伴。

AI 不是替代,而是同伴。
只要你愿意迈出第一步,它就能陪你走很远。